一位受访的从业人士向记者说道,在他看来,疫情之下行业洗牌已经开始,一二季度的业绩将成为辨别公司质量的重要试金石。
加拿大市场相当低迷,全年装机容量约为200兆瓦。除此之外,一些表现亮眼的市场正在成为新的主流市场,他们包括:越南4.8GW,澳大利亚3.7GW,韩国3.1GW,阿联酋2.0GW,埃及1.7GW,中国台湾1.4GW,以色列1.1GW,土耳其0.9GW。
美洲市场略有增长,美国在2019年经历了加速增长,装机达到13.3GW,其中公共事业项目装机占比60%。近日,国际能源机构(IEA)表示发布了最新报告,根据报告统计,2019年全球光伏装机值为114.9GW,累计装机达到了627GW。报告显示,中国光伏市场出现了连续2年的下降,从2017年的全年光伏装机值53GW,到2018年的43.4GW,2019年则进一步下降到了30.1GW。其中,欧盟装机接近16GW,欧洲其余地区约为5GW全国水电发电量前三位的省份为四川(543亿千瓦时)、云南(353亿千瓦时)和湖北(246亿千瓦时),其合计水电发电量占全国水电发电量的58.2%,同比分别增长-6.7%、-27.8%和6.4%。
其中,内蒙古送出电量151亿千瓦时,同比增长2.6%;山西送出电量109亿千瓦时,同比增长20.1%;云南送出电量79亿千瓦时,同比下降29.3%;宁夏送出电量77亿千瓦时,同比增长19.4%;新疆送出电量74亿千瓦时,同比增长49.8%;四川送出电量72亿千瓦时,增速与去年持平;安徽送出电量70亿千瓦时,同比增长32.0%;湖北送出电量62亿千瓦时,同比增长31.4%;甘肃送出电量61亿千瓦时,同比下降3.0%。其中,内蒙古送出电量444亿千瓦时,同比增长3.2%;山西送出电量282亿千瓦时,同比增长7.2%;宁夏送出电量208亿千瓦时,同比增长11.4%;新疆送出电量198亿千瓦时,同比增长37.6%;云南送出电量176亿千瓦时,同比下降41.7%;四川送出电量174亿千瓦时,同比下降18.0%;安徽送出电量172亿千瓦时,同比增长9.9%;甘肃送出电量158亿千瓦时,同比下降12.1%;陕西送出电量154亿千瓦时,同比下降1.1%;湖北送出电量153亿千瓦时,同比增长15.2%;河北送出电量134亿千瓦时,同比增长2.9%;贵州送出电量112亿千瓦时,同比下降19.5%。最近,光伏市场处于剧烈的调整变革中。
隆基股份4月22日发布一季度财报称,2020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85.99亿元,同比增长50.60%,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.64亿元,同比增长204.92%核心阅读光伏产品价格跳水,意味着疫情的影响正从下游向上游传导,强化了买方市场格局。在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刘译阳看来,硅片、电池板降价是企业为了适应市场需求,争取更多市场占有率。通威股份、爱康科技、东方日升等企业则选择不同方向,陆续押宝N型HJT技术。
价格继续走低是大概率。记者致电通威集团,相关人士回复记者:公司马上发年报,目前在缄默期,暂时不予回复。
明年,国内地面电站将没有补贴、全面平价,海外也在去补贴进程中。多晶电池金刚线157由0.62元/瓦降至0.55元/瓦,黑硅157由0.67元/瓦降至0.6元/瓦;单晶PERC电池单/双面156.75由0.91元/瓦降至0.78元/瓦,通威PERC电池166mm电池由0.94元/瓦降至0.8元/瓦,单晶PERC电池单/双面158.75由0.94元/瓦降至0.8元/瓦。悲观预期加剧市场争夺按照惯例,隆基股份4月底才调价。甚至有业内人士认为,在硅片薄片化、大型化趋势下,2020年底,M2产品可能退出舞台。
业内人士普遍认为,此轮降价的根本原因,是新冠肺炎疫情导致海外光伏市场萎缩。比如高效电池技术中,晶科能源PERC电池占比最高,且优势有不断强化的趋势,去年全球产能增长超45%。隆基股份4月22日发布一季度财报称,2020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85.99亿元,同比增长50.60%,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.64亿元,同比增长204.92%。隆基去年硅片的毛利率高达32%,远超同行。
行业资深人士判断,通威、隆基短期内再降价可能性不大,以硅片为例,单晶硅片主辅材料降价空间十分有限。未来,硅片、电池片价格将何去何从?多位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,光伏产品降价是主旋律。
与此同时,隆基生产成本不断降低,其中拉晶环节平均单位非硅成本同比下降25.46%,切片环节平均单位非硅成本同比下降26.5%,并在电池组件方面不断探寻产品转换效率极限。尤其是今年一季度,14家光伏企业业绩出现亏损,企业迫切需要提升市场份额改善业绩。
降价倒逼技术迭代加快业内人士普遍认为,光伏价格虽趋于平价,但想要与传统能源竞争,仍需在产业链各个环节降本增效。4月18日,通威股份也下调了单、多晶硅电池价格。所以,在如今市场清淡情况下,隆基股份降价让利不会杀到成本,这也是其底气所在。目前,光伏行业技术迭代正在加快。王英歌认为,过去十年,正是因为光伏各环节的成本下降推动了系统造价的降低,带来了光伏在全球很多区域平价化,真正在发电市场具备竞争力,这是光伏的新能源属性所决定的。就促进度电成本下降而言,产业链某一环节的贡献是有限的,需要主材、辅材、设备、工程等各个环节的协同努力。
2017年时,光伏龙头企业拥有较高的毛利率,531政策后,光伏产品价格跳水,企业迎来低毛利率时代。尤其是今年一季度,14家光伏企业业绩出现亏损,企业迫切需要提升市场份额。
尤其是通威股份,继200亿元拟投资高效太阳能电池及配套项目、40亿元拟投资高纯晶硅项目后,4月20日公告称,拟募资不超60亿元,将加码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智能工厂等项目建设。据分析,在硅片环节,隆基股份、中环股份两家独大,焦点在于硅片尺寸之争。
不过,从长远来看,光伏产品降价是大势所趋。光伏产品降价是大趋势。
一位不愿具名的新能源行业分析师对记者表示,这次光伏产品降价时间、幅度均比较罕见。4月17日,166mm硅片标价2.92元/片,158.75mm硅片标价2.83元/片,两类硅片均下调0.34元/片。近日光伏产品价格跳水,意味着疫情的影响正在从下游向上游传导,强化了买方市场格局。最近,光伏市场处于剧烈的调整变革中。
未来光伏产品价格走势,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海外市场的冷暖。上述分析师认为,以硅片为例,去年硅料价格不断下滑,使得单晶硅片由薄利转为厚利。
上一秒,还在集体扩产能中狂欢;下一秒,硅片、电池片频频降价。而在组件、电池环节,各种技术路线百家争鸣。
立足长远,度电成本下降,无疑将有利于做大光伏市场。然而,自4月8日下调价格后,相隔不到十天,隆基股份再次下调硅片价格。
即便如此,龙头企业的毛利率仍然靓眼。先调价的企业,会率先引发客户关注,占据先机。去年一年,硅片价格相对稳定,并未出现显著变化;电池片在去年二三季度才出现调整,幅度也比今年小很多。主动降价并未使隆基股份处于尴尬地位,相反,其硅片盈利能力仍保持较高水平。
抢占平价时代先机对于一个月内两次下调价格,隆基乐叶董事长助理王英歌向记者解释称,近期硅片、电池片的降价,主要还是顺应光伏平价化大趋势。业内人士一致认为,硅片、电池片降价为组件降价提供了空间,有望进一步加速光伏平价上网进程。
刘译阳所说的先机已得到印证。他对记者表示:调价是企业适应市场变化和未来走势的正常行为。
一位业内资深专家对记者表示,光伏电池技术变量多,不排除某项新技术出现重大突破后,碾压老技术并改变整个光伏电池产业格局的可能。通威股份一边降价,一边再次扩产能的动作,均为了巩固其在太阳能电池领域的领先地位。